「搭便車,真的是個很妙的心理學!等一小時搭上這台車,跟等半小時搭另台車,是兩段截然不同的故事。」這段話,從一位用搭便車方式,剛環遊歐洲回來的「她」口中說出,是多麼合理自然!自然到我幾乎忘了,她--蔡慧蓉,只是個79年次的女孩。

搭陌生人的便車旅行,家人不會擔心嗎?這是一般人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問題。用自己打工存下的錢,蔡慧蓉完成了環遊歐洲的夢,獨立自主的個性,與她的成長背景關係密切。幼時因為父母離婚,蔡慧蓉的童年在保母呵護下長大;7年後上小學,又搬到雲林跟阿嬤同住,蔡慧蓉漸漸學會自己打理生活,讓父母放心,自己決定大小事,包括她沒完成的高職學業。



▲蔡慧蓉與搭便車遇到的人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
在義務教育即將邁入12年、大學門檻又極低的台灣,「高中畢業升大學」幾乎是每位學子恪遵的求學路,但你是否曾思考過:升學的意義是什麼?是自己對學問有興趣、想精進?是符合未來就業需要?是迎合父母期盼?還是單純跟隨大家的腳步,別人讀、我也讀呢?

看著以前的同學們都上了大學,未來念書、畢業、找工作,也許他們對所學的東西興趣不大,但卻能養家活口,安穩地生活,完成爸媽、師長對自己的期待。可是當時的蔡慧蓉知道,自己還沒找到想走的路--那條讓她開心的路,期待只是一時,未來能不能開心,卻是自己的人生。
「如果我去念大學,一定是我喜歡這個科系,這樣學起來不是事半功倍嗎?」也因為厭倦了學校與當時的生活環境,蔡慧蓉決定中止學業,先到澳洲打工度假1年,再去東南亞待了半年,剩下的4萬多積蓄,加上愛爾蘭音樂節打工所得,竟也讓她在高消費的歐洲旅行了6個月!能如此省錢,全因她不抽菸、不喝酒、不血拼,吃東西自己煮,「住」的部分靠露營和沙發衝浪,而「行」的方式則是省錢又有趣的「搭便車」。
《TOMICA》多美小汽車NO.068 郵便車ESPRIT 歡慶男香(75ml)-送真我沐浴精(50ml)NBA 授權限量小徑車 全台限量150台


▲在越南和老奶奶一起跳水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
搭便車對蔡慧蓉來說並不新鮮,16歲那年暑假,為了暫時脫離長期打工的倦怠,蔡慧蓉嘗試在台灣搭便車旅行。會生出這個念頭,主要是讀國中時,學校與住家之間隔了1座隧道、2站巴士的距離,蔡慧蓉心想,這條路上的每台車都是往那個方向開去,如果能搭便車,豈不是省時又省錢嗎?從此,開啟了她特殊的旅行模式。

悠遊在法國、比利時、荷蘭、丹麥、瑞典、挪威、芬蘭、愛爾蘭、蘇格蘭、義大利和瑞士,上萬公里、300台車,是這趟便車旅歐的紀錄。律師、醫生、老師、流浪漢,形形色色的車主讓蔡慧蓉滿心期待,期待下一個要出現的人,期待生命中下一段故事。



▲坐上德國夫妻的車,蔡慧蓉遇見人生的第一場雪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換個角度想,對那些「幸運」的車主而言,不也是種另類的驚喜嗎?一個亞洲女孩,突然闖入了自己平凡的生活,經驗太特殊了!尤其是這個女孩一點都不怕生,上車就開始霹靂啪啦地自我介紹,說著旅遊見聞、搭便車心得,天南地北跟自己瞎聊,看她遞出的名片頭銜......什麼?搭便車教授!這也太無俚頭了吧!

該怎麼讓司機停下來載你一程呢?蔡慧蓉的方法是直視駕駛人,讓他們看到路邊有個突兀的人;面帶微笑,讓他們覺得不停下來是種遺憾。當然,狐疑、不屑的眼神經常出現,但也有許多人停下車、甚至過頭了再繞回來載她,有的是出於好奇心作祟,有的是長途開車覺得無聊,有的是怕她被壞人載走,所以伸出援手,理由五花八門,千奇百怪。

有人說:「陌生人只是一個你還沒遇到的朋友。」而蔡慧蓉就是那個把陌生人變朋友的實踐者。她妙語如珠,總能營造出愉快的對話氣氛,而車主也對她這個大老遠跑到異鄉搭便車的小女子充滿好奇,於是就算車主原本的目的地到了,也會因為話題未完,願意載她多跑上一段路,到她想去的地方。最誇張是曾有次在愛爾蘭,因為聊得起勁,車主竟捨棄自己10公里可抵達的目的地,反而多開了260公里,只為載蔡慧蓉一程,讓她感動不已。



▲在愛爾蘭誤打誤撞的參與了瘋狂婚禮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

▲在挪威搭便車,遇到常去加拿大滑雪的挪威人,聊得開心,對方竟邀請蔡慧蓉「搭便機」,免費坐了一趟直升機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如果語言不通,這招還管用嗎?「語言真的不重要!」蔡慧蓉說,如果言語可通,好處是傳達意思很方便,但倘若言語不通,那才是最好玩的部分!「重點是用肢體去表達,大家都會懂的」,別說這是癡人說夢,蔡慧蓉還真的碰過一次令她難忘的「雞同鴨講」。

那天,場景是下著雨的挪威北境,蔡慧蓉淋了1小時後終於攔到一台便車,雖然車子粗獷的外貌,讓她曾閃過一絲「車主會不會搶我」的想法,但基於之前對瑞士人的好印象(從車牌判斷車主國別),她選擇坐上車,認識了一位話比她還多的人。

這位瑞士大叔會說德語,因為工作關係也學過丹麥語,卻偏偏不諳英語,但蔡慧蓉只通中、英文,這該怎麼溝通呢?剛開始,蔡慧蓉試著用英文對談,發現一點用也沒有,最後索性直接對他說中文,配上肢體語言半看半猜,竟也能表情達意。天色將晚,木工出身的大叔砍柴生火,熟練地搭起兩頂帳篷,蔡慧蓉則負責取水、煮晚餐。積極「對話」互動後,讓她對這位愛過野外生活、也樂於當個木工的「野人」印象深刻,之後更成為相當要好的朋友。



▲在挪威和不會說英文的瑞士大叔野外露營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

▲與瑞士大叔的雞同鴨講。(影片/蔡慧蓉提供)
「工作對歐洲人而言,是做自己喜歡的事,但在台灣,往往是做最適合賺錢的事。」透過搭便車,蔡慧蓉觀察歐洲人群像,也反思著台灣的生活,和自己的未來。她打過一個比方:如果同在教室上課,德國學生會按照老師的教誨做事,一步步穩紮穩打,得到應有的成績;法國學生不會明著和老師唱反調,但卻陽奉陰違,做自己想做的事;愛爾蘭學生則是徹底叛逆,老師說的絕對不聽,叫他不要做他偏偏去做。另外,北歐、瑞士人誠實可信,也信任每個人;義大利人主動熱情,但有時卻熱情過了頭。

回憶這段便車旅程的點滴,無論與車主聊得來、聊不來,絕大部分的經驗都是和諧愉快的。透過聊天,蔡慧蓉總能把狀況控制在愉快的氣氛中,面對少數幾次司機主動邀約「暗示」,聰明的她也懂得巧妙拒絕,如果氣氛不對,則立即找藉口下車。唯一一次不愉快,是在義大利碰到車主伸出鹹豬手騷擾,蔡慧蓉也不甘示弱地兇回去、作勢報警,「別人不禮貌對你,就得不禮貌以對」,遇到狀況隨機應變,也是旅行的一部分。

未來,蔡慧蓉想專攻電影,把自己看世界的角度與所有人分享;並將繼續搭便車旅行,漫遊世界各地。她也許無法像一般兒女一樣,在父母身旁長相左右,但蔡慧蓉期許自己獨立,即便再怎麼惡劣的環境也能生存、照顧好自己,這或許也是時下部分年輕人最欠缺的能力吧?



▲在義大利街角,用音樂代替語言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

▲瑞士的山巔,蔡慧蓉發現了天堂。(圖/蔡慧蓉提供)

arrow
arrow

    dinavie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